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动态 >> 正文

陈春琳: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向及其新对策

发布者:陈春琳 [发表时间]:2020-12-05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浏览次数]:

[摘 要] 历史虚无主义在发展中出现新动向,对此要深入分析和把握其发展动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法治化视野、线上线下联动、培育正确的历史观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建构阻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固阵地,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彻底消解历史虚无主义,铲除其根植的土壤和生长的环境。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发展动因;基本策略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泛滥发展,极尽丑化英雄、诋毁党的领袖、否定革命、美化反面人物和侵略之能事,在虚无历史、蛊惑人心、传播负能量等方面影响恶劣。坚决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野蛮发展势头,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全面掌握历史话语权,重构人民群众对历史的科学认知,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也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成功实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采取多种措施揭露、批判和打击历史虚无主义的猖獗活动,有效遏制了其野蛮发展的势头,清除了其负面影响,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向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是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性,进而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制度、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在我国的传播服务。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不断改进和优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以全面确立,找初心、担使命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历史虚无主义这种伪科学陷入生存困境。为了生存,它们祭出爱国、理性、反思的大旗,从事反党、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的活动,具有较大的迷惑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政治目的,有针对性地虚无特定的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反动思潮,一方面致力于虚无历史,另一方面努力建构西方价值观。价值观以历史观为基础,历史观以价值观为表现形式。虚无历史,必然以建构特定的价值观为目标;特定价值观的确立,必然要构筑自己的历史观。历史观形成的基本元素是历史事实,否定历史事实就是从根本上否定历史观和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者深谙历史事实、历史观与价值观三者的内在关联,因此他们通过玩弄学术、戏谑生活、调侃历史使历史事实虚无化,以达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党的领导和否定社会主义的目的,为西方价值观的植入开辟道路。

虚无历史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策略,但他们不是一般地虚无历史,而是根据其政治目的有针对性地虚无特定的历史。为达“推墙”目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极力攻击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运动,提出“农民战争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平与建设才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1](P257)他们认为,推翻了农民革命的合法性,也就否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合法性,进而否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

虚无历史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根据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否定历史上农民战争的作用,在于引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残暴把戏”[2](P92)和“土地改革是‘红色暴力及其仇恨政治学’”[3](P252)等扭曲的结论,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取得的重大成就,给世人感觉“改革开放是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4](P141)至此,进一步否定中国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就“水到渠成”了。

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对历史上农民革命运动合法性的否定,直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而抹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步步深入,直至开出避免农民起义悲剧的药方:“用理性的方式向执政府争取权利和讨还公道,敦促执政府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人民的改革,而不要一味隐忍退让,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再走暴力、走极端,”[5](P191)这暴露其鼓吹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模式,宣扬普世价值的真实意图。

2.将污蔑英雄、领袖与打击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广大群众结合起来

丑化英雄、诋毁领袖、污蔑革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和惯用手法,因此遭到揭露、批判和打击。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者进行了策略调整,将污蔑英雄、领袖与打击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广大群众结合起来。

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曲解历史事实、丑化英雄、诋毁领袖和污蔑革命,如他们将“反右倾”运动断定为“建国后第一次全民性的政治迫害事件”[6](P71)等;另一方面,他们群起围攻党的理论工作者及其学术观点,对坚持公有制、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反腐倡廉斗争等进行围攻,提出国进民退和告别革命等伪问题,混淆视听,企图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政权。历史虚无主义将污蔑英雄、领袖与打击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广大群众结合起来,主要目标是实现对社会主义体制机制的攻击,充分暴露其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的本质立场。

3.假学术之名,行干政之实

借“学术研究”之名行虚无历史之实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策略。这一策略有两种基本发展进路。

一是假“学术研究”之名,做翻案文章。历史虚无主义者要翻的案,恰恰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所推翻和打倒的对象。他们提出“历史科学的首要任务不是如一般所说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而是揭示事实真相”、[7](P6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明显缺乏科学性”,[8]实际上是为剥削阶级、压迫阶级翻案,为反动势力正名。

二是以学术为幌子,行干政之目的。有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秉持“告别革命”理念,利用“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影响和社会上对“革命”认识的分歧,极力将谈论专政、阶级、革命的文章与“文化大革命”建立联系,消费部分亲历者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记忆,同时不怀好意利用一些善意的批评和学术分歧,挑起事端。他们的目的是假借学术研究之名,行道德压制之实,进而抛出其真实诉求。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历史虚无主义的狼子野心。

二、历史虚无主义出现新动向的新应对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采取有效管控措施

针对历史虚无主义颠倒是非、敌视群众、污蔑英雄和美化剥削阶级、美化侵略者等极端做法,党和国家及时出手,果断采取措施。首先,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出台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明确规定“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其次,对诋毁英烈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办、判决,实行依法支持烈士近亲属提起的民事诉讼和检察机关主动深入摸排侵害英烈名誉荣誉案件线索,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英烈保护方面职能作用相结合的方式,保护英雄烈士名誉荣誉;再次,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武装人民;最后,净化并占领主宣传阵地,特别是对新媒体、自媒体实施有效管控,主动打击网红、网络大V等恶搞行为。通过这些举措,建立了立体防护网,有效压缩了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

2.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揭露,批判其错误的方法、逻辑和观点

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本方法是玩弄史实,质疑并重新“解释”历史;最大缺陷是坚持唯心史观。这使历史虚无主义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无底线的曲解历史是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历史的基本态度;为了坚持这一态度就必须放弃科学的历史观转而选择唯心史观;在唯心史观指导下,历史必然要变成“被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因而必然要玩弄史实。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创造”新历史的内在逻辑,其核心是唯心史观。在舆论上,唯心史观可以进行巧妙的伪装,但在学术领域首先凸显出来的恰恰是价值理念。因此,借助学术外衣虽然让历史虚无主义“解释”的历史在外行人看起来更加“真实”“可靠”,但是也更容易暴露其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本质。

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被反复证明的地方,在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被真正确立的地方,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英雄们依然活跃的地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并继续前行的地方,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史观根本没有藏身之处,一经出现就遭到来自真正学术研究的无情揭露和批判。这些真正的学术研究,通过采集制作亲历者的口述历史,比较建设成就,阐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论证国运由衰而盛、民族由弱而强的转变等,多视角、全方位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发展的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这些学术成就,系统而深入地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主义本质、荒谬逻辑和玩弄史实的错误方法,沉重地打击了历史虚无主义,消除其不良影响。

3.接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事实说话。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28年结束了100多年的屈辱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这是具有民族气概的中国人想要实现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结束了存在几千年的阶级统治,迎来人民的解放,这是无数中国先辈想要实现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结束了落后史,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想要实现的目标!今天,中国不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军事科技实力进入世界前列;而且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人民生活有保障、精神有信仰、发展有方向。

历史可以被打扮,人民却不会被愚弄。相关数据显示,40多年来毛主席纪念堂接待了超过2亿的瞻仰群众;[9]2018年,国庆当天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的群众就达到14.5万人。[10]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人民用自觉行动来参与党和国家各种纪念性活动,从根本上表达了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对正在推进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高度认可,对更加公平、正义和富裕的社会的满意。

三、新时代治理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策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根植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经过持续批判、揭露和打击,历史虚无主义已经遭受重创,但依然改头换面顽固偷生。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出现的新态势,要求人们采取新举措,推动我国治理各种反动思潮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规范化、法治化、常态化治理阶段,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彻底消解历史虚无主义,铲除其根植的土壤和生长的环境。

1.完善相关立法,构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机制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的治理,同样需要纳入法治轨道,以确保治理的长期有效性和科学正确性。

依法治理各种社会思潮,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立法,在“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和“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基础上,构建系统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将党史国史、英雄烈士、纪念活动、节日和仪式、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纳入法律保护范围,明确规定违法后果,让人们清楚地知道其言论将带来何种法律后果和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促进人们理性言论。

实现社会思潮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目前的关键在于严格执法。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长期污蔑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这使得他们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地炮制各种反动言论。可以说,执法不严是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反动社会思潮长期野蛮生长的原因之一,只有严格执法才能有效遏制各种反动思潮的态势。首先,要求执法部门主动执法,充分发挥执法机关职能,加强宣传,鼓励群众举报案件线索,采取积极态度对各种反动思潮的违法行为和言论主动出击,依法惩处。其次,要求执法人员善于执法,深化对宪法和法律的研究,提升执法能力,使历史虚无主义等反动思潮没有法律缝隙可钻,做到违法必究。再次,要求及时执法,对涉及污蔑、攻击党史国史、英雄烈士等案件,要及时受理,及时审判,追究法律责任,与此同时及时宣传取得良好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典型案例等。最后,要求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坚持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立法、执法和守法多方联动,实现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反动思潮依法依规治理,建设治理各种反动社会思潮的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机制。

2.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共治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反动思潮,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由反击到治理的转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治理手段和治理理念实现变革,加强顶层设计和强化主体责任。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11]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宣传工作部门肩负主体责任,开展顶层设计,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管网治网水平。首先,通过开辟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专题宣传阵地,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其次,充分利用全面依法治国形成的优势,构建通俗规范的网络社会“村规民约”,规范互联网居民言行,使网络社会思潮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再次,整顿新型自媒体发展态势,引导自媒体良性健康发展,及时整治互联网出格言行。最后,对网络上反动思潮的传播进行有效管控,对涉嫌违法的行为,及时调查取证,积极为公检法部门依法打击各种反动思潮的违法活动提供线索和服务。通过方式多样、部门联动等方式,形成合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严把文化出品关,用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推进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和传播。加强对人文、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出版物、出版机构和作者的引导与管理。对文化产品、音像制品要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的审查监督,从源头上切断历史虚无主义等反动思潮流向社会和市场。

3.培育正确的历史观,从受众层面切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主要途径

培育正确的历史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解决好历史观培育中的“总开关”[12]问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就必须认识到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阶级产生以来的普遍现象,必须承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培育正确的历史观,就是要真正学懂、弄通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并将之贯彻落实到实践之中,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标准。

培育正确的历史观,必须加强党史国史教育。“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13](P602)中华民族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每个人都必须深入认识和了解本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精神、历史贡献,树立应有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领全国人民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培育正确的历史观,就必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缔造的,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取得胜利的见证,国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占世界的比重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14]培育正确的历史观,就是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14]

培育正确的历史观,能够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甄别能力,主动抵制歪曲历史的错误做法,从受众层面切断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途径。

4.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彻底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等反动思潮不良影响的必然要求。各种反动思潮善于隐藏在人文、历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利用学术外衣达到目的。目前我国相关领域普遍流行的西方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助长了各种反动思潮的流行和传播,扩大了它们的影响,使我国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传播受到一些影响。进入新时代,面对各种反动思潮的新变化,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任务更加繁重。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以绵延几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为基础;其次,以解决中国问题、回答时代之问为导向;最后,以改革开放为底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范式,回答人类社会发展之问。以这些原则为指导,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高我国学术地位和话语权,将历史虚无主义从其最后的“避难所”清除出去。

5.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和推进党和国家纪念活动并举

社会思潮的生发机理表明,虽然任何思潮的形成都根源于经济基础的变动,但社会(政治)思潮与经济基础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基础的某种变化,可能引发多种思潮的兴起和发展。社会(政治)思潮的兴衰史表明,根除错误思潮必须从经济基础入手才能实现,但清除某种特定的错误思潮,却可以通过开展系统深入的意识形态斗争来实现。

任何错误和反动的社会思潮,本质上都代表一定人群、集团或阶层的利益,形式上则将这一利益泛化为整个社会或全体人民的利益。清除历史虚无主义,从长远来看,应该消解其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从近期来看,则可以从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角度,着力解构其内在逻辑、利益立场、诉求方式和价值取向,将其真实面目公之于众。这必将摘去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让人们看清其本质而失去对它的兴趣。如此,历史虚无主义必将走向没落和衰败。

参考文献:

[1] 叶文宪.重新解读中国:重新解读19世纪前的中国[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 冉云飞.通往比傻帝国[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3] 朱大可.流氓的盛宴:当代中国的流氓叙事[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4] 艾未未.此时此地[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熊飞骏.历史在这里哭泣[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

[6] 国亚.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2005.

[7] 徐宗勉,等.黎澍集外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 黎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J].历史研究,1984,(5).

[9] 毛主席纪念堂接待瞻仰者超2亿人次[EB/OL].http:// news.cntv.cn/2013/12/23/ARTI1387757466816641.shtml,2013-12-23/2020-03-05.

[10] 14.5万人观看天安门广场国庆升旗仪式[N].人民日报,2018-10-02(1).

[1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12] 吴英.解决好历史观“总开关”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9-03(3).

[13] 费孝通学术论著自选集[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14]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型成就展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2019-09-24(1).

Baidu
sogou